4月云南泼水节 激情飞扬欢乐无限
水是曼妙的,清澈的,也可以是激情的,疯狂的。当春回大地之际,一年一度的傣历新年暨泼水节也如约而至。在这个被誉为“东方狂欢节”的盛大节日里,逐水而居、与水共生的傣族人民,因水而欢,为水而狂,将祝福与祈盼托付给了激情飞扬的生命之水。所有的快乐都因水而生,很简单,也很纯粹。
旅游贴士:
2009年泼水节将在4月12日-15日举行。云南傣族主要聚居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并散居于临沧、澜沧、新平、元江、金平等30多个县。泼水节期间,西双版纳、临沧、德宏州的芒市和瑞丽市,以及昆明的云南民族村等地,都将举行最为盛大泼水节狂欢活动,游客不但可以感受傣家泼水节的热烈场面,还可以欣赏到最为独特的民族歌舞表演。
美食:傣味是云南较为有名的民族菜,分烧烤类、凉拌类、蒸菜类、蒸类菜、油炸类等,代表性菜肴有香茅草烤鸡、香茅草烤鱼、牛撒撒、酸笋煮鸡、菠萝饭、竹筒饭、黄蚂蚁蛋、酸笋煮鸡、苦凉菜蛋酥、油炸蜂蛹等。
住宿:西双版纳、临沧、德宏等地住宿方便,市内均有各档次的宾馆、旅店可供选择。宾馆标间价格从40-200元不等。
交通:西双版纳景洪机场现已开通昆明、成都、重庆、天津、广州、上海等国内航班,由机场到景洪市区可乘1路公交车,也可乘出租车前往市区。从昆明乘车前往景洪,全长692公里,票价约150元/人,车程10小时。临沧、德宏等地除了可乘坐客运汽车外,每天也有往来昆明的航班。
购物:可选择购买民族筒帕、织锦、竹蔑饭盒、民间陶瓷、玉石、民族服饰、木雕、卵石工艺品、茶叶、血竭、砂仁、绞股兰、蚂蚁酒等特产。
提示:4月的西双版纳早晚温差大,最好带一件外衣。尤其要做好被淋成“落汤鸡”的准备,所以带两套换洗衣物是很有必要的。泼水时最好穿T恤、松紧带的沙滩裤、凉鞋、拖鞋。参加泼水活动时不要带电话本、手机、照相机等物品,此外眼镜也是泼水狂欢活动中最容易牺牲的。
激情在吉祥的水花里飞扬
4月,当祖国的北方还是乍暖还寒之际,云南边陲的西双版纳、临沧、德宏一带早已春意盎然、山花烂漫。让人心旌摇荡的泼水节,恰在这个鸟语花香的季节里悄然而至。
对于生活在澜沧江、瑞丽江畔的傣族同胞来说,“泼水节”这三个湿漉漉的字眼,预示着一个欢乐的、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这万物争春的佳节里,傣族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赶大“摆”,举行浴佛和互相泼水祝福。
泼水有“文泼”、“武泼”之分。文泼是用树叶醮泼或用口盅舀泼称为“文泼”,显得十分的斯文。随着优美的傣族音乐翩翩起舞,成千上万的人边跳边呼喊“水!水!水!”喊声动地,鼓锣之声响彻云霄,场面十分壮观。
无论是在市区,还是在各旅游景区,此刻的泼水广场早已成为一片为水而狂的欢乐海洋。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傣族群众,与无数像我们一样慕名而来的游客欢聚一场,端起一盆盆象征吉祥的清水互相泼洒;一时间人声鼎沸,激情飞扬,欢声笑语夹杂着哗哗水声洋溢在广场上空。
随着笑声的增加,泼水的方式也由文泼变成了武泼。水量开始变得越来越大了,先由掸变扬,继而由扬变泼,最后干脆脸盆、水桶、水枪一起上阵,一个劲的狂泼、猛灌,教你真正领教到什么是倾盆大雨,什么是落汤鸡。此时此刻,尽管大多数人都已浑身湿透,但是没有人会临阵脱逃,因为人人都明白,水就是希望,水就是祝福,于是都在心里默默祈祷:让水来得更猛烈些吧!最后每个人都成了“水做的人”,每根头发上都挂着晶莹的水滴,每个毛孔里都洋溢着甜美的幸福。
即便你不在泼水广场,即便你远离泼水狂欢的漩涡,在泼水节这天,或许你只是在大街上行走,也会冷不防地被从头淋到脚。幸好身处亚热带,清凉的水并不会引起你很大的反感,反而会觉得清爽得很,当地人的热情也会很快让你融入到这股快乐的氛围中。
此时,你感受到的是内敛、含蓄的东方人所展示的奔放的一面。在灿烂的阳光下四处泼洒的清水,带来的清凉是如此特别和欢快。仅需一次,傣族人泼水狂欢的记忆就会浓浓地印在你的心里,沁润心扉,让人永远都不会忘记那种欢乐的水从脖颈后倾倒而入的滋味。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还会到林间空地丢荷包做游戏。彩绣的荷包内装着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小卜哨、小卜冒们先是无目的地抛来掷去,然后渐渐有了固定的目标,等小卜哨有意识的让小卜冒接不着输了以后,小卜冒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小卜哨,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与水融为一体的傣族人
几乎每一段文明的历程,都离不开水的哺育和滋养。但从没有一段文明,能像傣族这样将自己与水联系得如此紧密。当你进入西双版纳、德宏等地的傣族村寨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生态图景———村寨前江河环绕,绿水常流,村寨旁竹木翠绿,红花绿叶掩映,花果飘香。幢幢竹楼,就隐没在绿树翠竹之中。
逐水而居的傣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水、惜水、恋水、护水的民族,其生活、文化的每一个细节,都与水息息相关。千百年来,繁衍生息在澜沧江、瑞丽江流域的傣族,与水共生、蒙水所赐,不仅孕育出了源远流长的稻作文明,还创造出了灿烂绚丽的民族文化。
在傣族人的心目中,水是孕育万物的乳汁,是生命的源泉,是幸福吉祥的载体。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在描述开天辟地时说,是水形成了地,是水创造了世,水是万物之源。没有水就没有地,没有地就没有世间万物。所以傣族人与水有着割不断的情深,并视水为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对饮水洁净与否特别重视。
因而傣族人对水有严格的区分,江河里的水只用来沐浴、洗涤而不饮用;从田里劳作归来的人们,要先到河里洗干净才回家;只有水井里的水才是用来饮用的,傣族人还为此给水井建起漂亮的井房,有塔式、房式、圆柱形或房塔综合式的,并用最具傣族特色的大象、孔雀、佛塔进行装饰。当然,傣族人对于水的情感、敬仰与崇拜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就是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了。
泼水节是傣族人为迎接傣历新年而过的隆重节日,其日期是根据傣历推算出来的。傣历创建于公元638年3月22日,这一天是傣历7月1日,亦称为傣历元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泼水节。现行的泼水节,一般在公历4月中旬举行,历时三至四天。传统的泼水节将第一天称之为“腕多桑刊”,即除夕;最后一天称为“腕叭腕玛”,即新年元旦;中间的一两天则叫“腕脑”,即新旧两年交替所空出来的日子。
实际上,泼水节最初起源于古印度,原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目的是泼水助天降雨,祈求丰收。后被佛教所吸收,又随佛教传入云南的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的传播,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至今。不过,泼水节虽然源自印度,然而聪明智慧的傣族先民,却逐渐将外来的宗教仪式与本民族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文化意蕴和民族色彩,同时也寄托了傣族人民新年祈福的美好愿望。
让祝福与孔明灯一起升腾
如果能在狂欢的泼水广场上抽身而退的话,你还可以与傣族百姓一道欣赏多姿多彩的傣族歌舞表演。在这个全民皆欢的喜庆日子里,能歌善舞的傣族歌手“赞哈”自然不会错过展现自己优美歌喉的机会。逢年过节,许多傣族群众都喜欢围坐在竹楼的火塘边,欣赏赞哈一问一答的对唱。而村寨中的年轻人,则不谋而合地聚拢在坝子上,跳起欢乐的孔雀舞或象脚舞,载歌载舞,欢庆佳节……
除此之外,傣历新年期间,傣族人还会举行一系列诸如斗鸡、放高升、赛龙舟、放孔明灯、放河灯等传统娱乐活动进行庆祝。
傣族的高升有大有小,最大的直径比碗口还粗,插在一根大竹竿上,两头用红纸封住,中间塞满火药,四周还绑有一圈长短不一的竹笛。高升飞到空中之后,竹笛会发出嘹亮的鸣叫声。泼水节的时候燃放高升,还要配备一支小乐队,每当高升发射之时,人们便不断地敲锣击鼓,年轻人则唱起欢快的歌曲。锣声、鼓声、歌声与高升的爆炸声汇成一片,间或又夹杂着竹笛嘹亮尖利的鸣叫声,现场一片欢腾,热闹非凡。
在宽阔的江面上,此时龙舟正划得热火朝天。赛龙舟在傣族地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虽然是一种娱乐活动,但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却有惩恶扬善的寓意。傣家人的龙舟是采用热带雨林中的参天大树制成的,一般长20-25米,一支龙舟大概可以40个人划。待村中的长者进行完请寨神仪式后,龙舟就可以下水一展身手了,这可是傣历新年节日活动中场面最壮观、最激动人心的一项活动。选手们在急促而充满节奏的鼓点指挥下,齐心协力划着龙形的独木舟,在震耳欲聋的鼓声水声呐喊声中,奋勇争先的场面把泼水节的欢腾气氛推向了高潮。
经历了一天的激情之后,天色已近黄昏,这时人们来到水面广阔的河边放孔明灯。孔明灯是用白色的棉纸裱成的,可折叠,球体的下部用麻棉等织物扎成一个直径约1尺的圆环,上面浸饱牛油,里面还藏有爆竹一类的燃放物,这样在孔明灯上升的过程中,每隔一段就会发出一串串声响。点燃棉环后,热气把灯充满,灯也就随之自然上升,看着它慢慢地升起,在夜空里越飞越高,直至变成夜空中移动的一团红光,傣家人的祝福也似乎被带到了远方……
趁着傍晚的阵阵凉意,正是品尝傣味的上好时机。米花糖“靠崩”、油炸糯米面饼“靠掌”和香叶包的糯米糕等,都是傣家人最喜欢的节日食品。香茅草烤鸡肉、香茅草烤鱼、烤黄鳝、烤竹笋、竹筒饭、菠萝饭、油炸牛皮、煎竹虫、煎蜂蛹、黄蚂蚁蛋、苦凉菜蛋酥……一系列琳琅满目的傣族美食,更是让人食指大动。
如想了解更多关于国内旅游的报价,详情请点击这里:国内旅游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