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当地特色:
塞外小江南——集安
在祖国的东北边疆,吉林省的东南部,有一处山青水绿、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的好地方。她南临鸭绿江,历史悠久,民风古朴,物产丰富,素有“塞外小江南”之称。这就是汉魏高句丽故都——集安。
长白山西南部支脉老岭,宛如一条巨龙穿境而过,将集安分隔为南北两半,像一道天然的屏障,挡住了北来的寒风。于是当岭南春意盎然时,岭北依然冰封雪舞,一派北国风光。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秦之际,我国古老的肃慎氏和高句丽族的先祖就生活在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上。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建高句丽国,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今集安城),从此,集安便成为高句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425年……直至明清,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治管理,留下许多文物古迹,尤以高句丽古迹闻名海内外。洞沟古墓群,有上万座高句丽古墓;好太王碑立于东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是国之瑰宝;将军坟,号称东方金字塔。这些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好太王碑位于集安市城东4公里处,是高句丽十九代王——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的墓碑。碑由一整块天然的角砾凝灰岩稍加修琢而成,略呈方柱形。碑文记述了高句丽起源和建国的神话传说。
将军坟距集安市区4.5公里的龙山脚下,是一座构筑严谨,技艺精良,雄伟壮观的古墓。原有四座陪坟,位于将军坟北约50米左右的东西轴线上,现仅存一座。据考证,将军坟应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的陵墓。
太王陵是洞沟古墓群重要墓葬之一,位于市区东4公里的禹山南麓岗地上,因曾在墓上残瓦中发现有“愿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的铭文而得此名。
五盔坟是洞沟古墓群禹山墓区最南端的五座高大的封土坟,东西一字排开,分别称一、二、三、四、五号墓。五号墓为东侧最末的一座,虽曾多次被盗,文物荡然无存,但墓室内的壁画,仍富丽堂皇,飘逸流畅。
交通:集安地处中朝边境的鸭绿江畔,隶属于吉林省通化市,主要以303国道和梅集铁路与外界相通。内地游客可从北京、青岛、大连、沈阳、长春等城市先乘火车到通化,再转乘通化到集安的655/656次列车(655次,通化16:16开,19:05到集安;656次,集安6:30开,9:25到集安)。
吉林雾凇
雾凇,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出现在吉林松花江畔的自然现象,是吉林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所致,有“寒江雪柳、玉树琼花”之誉。
吉林的雾凇多属于晶状雾凇,是由从丰满到九站这一段不冻江面而引起的。从丰满发电站到吉林市区几十公里的松花江面上热气蒸腾,水气遇冷凝结在江畔的柳枝松针上,形成似丝、似菊、似珊瑚等晶莹洁白的雾凇。雾凇奇观一般出现在早晨,每年12月到次年2月出现几十次,特别是年前年后那寒冷的日子里,吉林的雾凇树挂最为壮观,神奇。置身其间,犹如在琼楼仙境一般。
白山松水
吉林素有“白山松水”之称。东居长白山地,西卧松辽平原,银带似的松花江从东向西穿过,把全省的地貌大体分成了三个区域:东部是长白山山地,为全省最高的地区,一般海拔约在800-1100米左右。中部为吉林丘陵,由长白山西缘的张广才岭和龙岗山脉以西至大黑山之间的广大地带所组成,多为海拔500米以下的缓坡宽谷的丘陵地。西部为松辽平原,中部地势不太平坦,地面起伏较大,但仍比较低缓,地面高出两侧平原也不过十几米到几十米,看上去仍不失大平原的本来面貌。
长白山卧伏在吉林省东南部,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全长1000余公里,宽200-300公里,山势广阔高峻,雄伟壮观,至今还保留着千万年前地球混沌初开时的原始风貌。由于长白山是火山山脉,山地的岩石大多为花岗岩和变质岩,由于受风化和流水的侵蚀作用,山地出现了许多巍峨的山峰和狭窄深陡的峡谷。
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主峰,在吉林境内河长826公里,流域面积73229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20亿立方米,均居吉林省内各河流的第一位。盛产鲤、鲫、鳇、白、大马哈等鱼类。